第1113章 秦皇汉武唐宗-《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切只因前段日子,朱棣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。

    秦皇汉武唐宗,为啥能在史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?

    看看人家的功绩,一扫六合、封狼居胥、拓疆万里,战无不胜。

    可再看看自己,一个造了自己侄子的反,以藩王身份成功造反第一人?

    好说不好听啊。

    不管这皇位是怎么来的,但靖难这个词,始终是朱棣心中的一根刺。

    如果不拿出几件响当当、沉甸甸的功绩出来,只怕自己将来在史书上最多只能留下一句——靖难逐其侄,遂登大宝。

    光是想一想那帮子文官对自己的评价,朱棣就觉得自己的棺材盖指定压不住。

    与其等到那时候再诈尸,不如趁着自己还年轻,结结实实打出一个威名来。

    可如今四海皆平,北方把瓦剌打的远走漠北,不敢南顾,今年更是彻底称臣投降;

    西北大军在煦儿的带领下,和奥斯曼内外夹攻,打的金帐汗国西南逃奔,据说都快把莫卧尔给灭了。

    至于东北就更不用说了,朝、倭彻底投降,如今虽然国名尚在,但基层实际执政的都是明朝派去的官员。

    尤其是随着书院的建立,再加上之后的移民、通婚,只需几代过后,就能彻底融合、同化。

    往南...

    现在满剌加海峡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下,旧港在今年也设了宣慰司,还有毛线可打?

    现在想要做到他自己心中的封狼居胥,恐怕只能一直往西打,在海上想想办法。

    这些其实交给郑和去做足矣,毕竟郑和的功绩,那也是他朱棣的功绩。

    没有朱棣的知人善任,如何能有郑和的威仪四海?

    但这里面,却有一个不能不去考虑的变数——苏谨。

    以这小子的一贯尿性,若是路上有人不服,朱棣才不信他会好整以暇的给人家讲道理,八成一个不顺眼,顺手就给人家灭国了。

    那可不行啊!

    这国是苏谨灭的,还是郑和或者他朱老四灭的,那能是一回事吗?

    尤其郑和还是苏谨的学生,将来面对他家先生的时候,敢上去抢功吗?

    不行,我得亲自指挥,至少不能让谨弟动作太快!
    第(2/3)页